高红:体育部门与校园足球联动不足,制约青少年足球成长

  本周,中国女足名宿高红在西安参加2025青少年女足发展研讨会期间,接受了《足球报》记者的专访。在专访中,这位曾为中国女足立下赫赫战功的传奇门将,结合自身经验与观察,分享了对中国女足青训的深刻洞察与实践思考,引发广泛关注。
 
 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,高红多次强调培养球员的重要性,她明确表示运动员是足球项目的核心所在。“人才是这项运动里面最重要的元素,没有运动员足球不存在。没有教练、没有管理者,也许还能搞,但没有运动员,你就没有这项运动了。”高红的话语掷地有声,“所以运动员理应是这项运动里面最受关注的人,所有的政策应该围绕他们来。”这一观点直指青训工作的核心,凸显了运动员在足球运动发展中的关键地位。
 
  对于中国女足青训的现状,高红有着清醒的认知。她指出,中国女足的发展离不开决策者创造良好的规划和发展环境,而落实到青训环节,土壤的肥沃程度、选种的精细化以及培育方式,都是必须搞清楚的关键问题。
 
  高红认同“专业化+校园足球”的发展模式,但她也坦言:“现在大家也看到,各地政府都很支持女足青训,可国家队的成绩却回不到以往的巅峰。”在她看来,这或许是因为专业化与校园足球两个环节的衔接“精度”不够。“我觉得还可以再做精细一点。”高红结合在国外的观察分析道,“国外那种‘自然筛选’的本质其实是人家拥有更大基数,即便不刻意筛选,天赋球员也能通过大量比赛、社区足球等场景自然冒尖。”
 
  对比国内青训现状,高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:“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很多大区青训中心铺开了,但存在训练方式、比赛方式、流程同质化的问题,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批量生产,没有特点。”这一现象无疑制约了女足人才的多元化发展,难以涌现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潜力的球员。
 
  此外,高红还谈到了规则在青训环境营造中的重要性。“校园足球有校园足球的规则,精英队有精英队的规则,任何比赛都有规则。首先要考虑规则的建立合不合理,其次就是遵守规则,这是营造良好青训环境的基础。”她举例说明,“比如在一些省里有很多限制性比赛,学生参加过省体育局或足协下面的比赛,就不能参加校园足球的比赛。结果参加校园比赛的,都是勉强会踢球的孩子。”这种体育部门与校园足球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情况,显然不利于青少年足球的发展。
 
  高红的这番专访,不仅展现了她对中国女足青训的深入思考,也为女足青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。如何优化青训体系、加强各环节衔接、培养有特点的球员,是中国女足青训亟待解决的问题。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中国女足青训能够不断完善,为女足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 
2025年7月15日 赛程表